“娘,就让三妮儿和曦哥儿跟着去吧,他俩长这么大了都没去过呢。再说了,上次我都答应他们俩了。”李雁回求情道。
是啊,这两个孩子出生之后家里的情况就不好,再加上他俩小着呢,背着抱着有太沉了,所以这两个孩子不想两个姐姐和哥哥一样还去过镇上,这两个小的最远就去过姥姥家,不过是隔着个村子罢了。
“媳妇儿,让他俩也跟着吧,走不动了就坐车子上,我能推得动。”李万峰也帮腔。
戴氏犹豫了一会儿,“行吧,跟着去是可以,但是得自己走,你们爹推着那么沉的东西呢,还有到了集市上抓紧了我的衣服,不能自己走,集上可是有拍花子的。”
“拍花子”就是拐卖小孩的,用些迷药,俗称“拍花子”。俩小的一听哪能不答应呢,齐齐的点头。
“得了,装好了车,我回去跟爹娘说一声儿啊。”戴氏转身去了东屋,和公公婆婆说了声,一家人这才齐齐的出了门,往镇上去了。
这一路上也遇上不少村里人,纷纷打听着这一家是干啥去。李万峰和戴氏就用之前的说辞又说了一遍。
无非是文氏的嫁妆方子之类的,估摸着之前卖过松子和榛子的几家也都跟大伙说过一些,大家虽然有些眼馋,但毕竟村里民风淳朴,倒也没说什么,只说要是还收松子、榛子或者麦子的记着他家之类的。
李万峰两口子满口应下了,自家这小买卖要是做的好的话,这些东西可要不少呢,买谁的都是买,为啥不照顾自己村里人呢,肥水不流外人田嘛。
上了官道,没有了来往熟人的打招呼,李万峰加快了脚步,虽然出门的时间挺早的,但是还带着几个孩子呢,自然走的慢些,这时候大路平坦推着车可得快些了,要不到镇上日头就老高了。
三个大点的孩子不说,上次就走过,这次也没喊累,难得的是两个小的,竟也坚持下来了,一路上看这看那,跑跑跳跳的玩的不亦乐乎呢,也瞧出来平日里拘束的紧了。
因为有了李万峰的加入,一家人走的还是蛮快的,在日头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就到了集市。
塔湾镇逢五是集,今儿是十五,是个大集呢。
离镇子不远的官道旁就是清凉山,清凉山上有个圆通寺,听说很是灵验,香火鼎盛,这十五的大日子烧香拜佛的人也多,都得从集市上经过。
瞧着比五日之前的集市上人更多,也更热闹了,有更多的卖东西的小贩都聚集着,隐隐都庙会的架势呢。
李雁回瞅着就高兴,今儿带着这么多东西来算是对了,肯定卖的完,这名声也能打出去了呢,希望能招来花蝴蝶,而不是大马蜂吧,李雁回心里祈祷着。
还是在上次差不多的位置,李万峰放下了手推车,擦了擦头上的汗水,远道没轻载,这一个多时辰下来,饶是李万峰这样的壮汉也是有些累。
“累了吧,一会儿卖完了东西,喝碗豆浆吧,我看几个孩子也渴了。”戴氏心疼道。
这豆浆便宜,镇上的豆腐摊就有,一文钱一大碗,也有豆腐脑,浇上卤子,两文钱一碗,热乎乎的喝了,可叫一个舒服透心二呢。
“没啥啊,这点路你男人还不累。”李万峰乐呵呵的说,谁被媳妇儿心疼着心里不舒坦啊。
看着丈夫憨厚的笑,戴氏红了脸,仿佛想起了第一次见面的情景,就是这憨实的汉子闯进了戴氏的心,不顾家里给安排的更好条件的人家,就这么嫁进了李家的门。
李万峰和戴氏把手推车摆正了,掀开了盖在上面的纱布,依然是晶亮透明的松子糖,黄嫩可口的驴打滚。
“哎~松子糖嘞,松子糖,李家的松子糖又来了啊,免费试吃啊,先到先得,来晚了就没了啊。”“松子糖,好吃不粘牙的松子啊~”
“松子糖,松子糖,姐姐的松子糖。”前面两声依旧是李雁回和李秭归、李晨的,后面那句“姐姐的松子糖”是李曦自创的,在李曦眼里,那就是姐姐的松子糖,姐姐是最厉害的人呢。
几声清脆的童音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传出去好远,在这闹市之中格外的悦耳。
“嘿,小丫头,你可终于来了啊。”这不没多大一会儿,一大片阴影就照过来了,是那个被叫做老邢的肉铺老板。
原来上次他买的那些松子糖和驴打滚在回家的时候没剩下几块了,家里两个孩子都没够分,闹着还要吃,连着几天老邢都在集市上转悠,就像碰到李雁回他们,再买点,哪知道这一等啊就是五天。
“小丫头啊,你能不能不只是在集市才来卖啊,平时也来呗,这镇上人多,不是集市的时候也是能卖的动吧,我可是足足等了五天哪!”
“大叔,让你久等了,实在是不好意思,不过这松子糖不易得,得到了时间才行,今儿我爹娘都来了,带的也多,够大叔吃的,也够家里弟弟吃的。”李雁回眨着眼睛狡黠地说。
老邢被李雁回看破爱吃甜也不恼,只觉得丫头聪慧可爱,“老弟啊,你这丫头这是个精怪啊,哈哈哈!”可怜的李雁回又被老邢的超大笑声
第十四章 生意火爆 一糖难求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